闪电是什么样的

编辑:恰恰 时间:2023-02-07 16:26:42

闪电是什么样的

最常见的闪电是线形闪电,除了线形闪电,另外还有球形闪电和链形闪电,这两种闪电都比较少见。

线形闪电,很像地图上的一条分支很多的河流,又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一棵蜿线形。

闪电是什么样的

闪电的形状有好几种:最常见的有线状(或枝状)闪电和片状闪电,球状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

如果仔细区分,还可以划分出带状闪电、联珠状闪电和火箭状闪电等形状。

线状闪电或枝状闪电是人们经常看见的一种闪电形状。

它有耀眼的光芒和很细的光线。

整个闪电好象横向或向下悬挂的枝杈纵横的树枝,又象地图上支流很多的河流。

线状闪电与其它放电不同的地方是它有特别大的电流强度,平均可以达到几万安培,在少数情况下可达20万安培。

这么大的电流强度。

可以毁坏和摇动大树,有时还能伤人。

当它接触到建筑物的时候,常常造成“雷击”而引起火灾。

线状闪电多数是云对地的放电。

片状闪电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闪电形状。

它看起来好象是在云面上有一片闪光。

这种闪电可能是云后面看不见的火花放电的回光,或者是云内闪电被云滴遮挡而造成的漫射光,也可能是出现在云上部的一种丛集的或闪烁状的独立放电现象。

片状闪电经常是在云的强度已经减弱,降水趋于停止时出现的。

它是一种较弱的放电现象,多数是云中放电。

球状闪电虽说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却最引人注目。

它象一团火球,有时还象一朵发光的盛开着的“绣球”菊花。

它约有人头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

球状闪电有时候在空中慢慢地转游,有时候又完全不动地悬在空中。

它有时候发出白光,有时候又发出象流星一样的粉红色光。

球状闪电“喜欢”钻洞,有时候,它可以从烟囱、窗户、门缝钻进屋内,在房子里转一圈后又溜走。

球状闪电有时发出“咝咝”的声音,然后一声闷响而消失有时又只发出微弱的噼啪声而不知不觉地消失。

球状闪电消失以后,在空气中可能留下一些有臭味的气烟,有点象臭氧的味道。

球状闪电的生命史不长,大约为几秒钟到几分钟。

带状闪电。

它由连续数次的放电组成,在各次闪电之间,闪电路径因受风的影响而发生移动,使得各次单独闪电互相靠近,形成一条带状。

带的宽度约为10米。

这种闪电如果击中房屋,可以立即引起大面积燃烧。

联珠状闪电看起来好象一条在云幕上滑行或者穿出云层而投向地面的发光点的联线,也象闪光的珍珠项链。

有人认为联珠状闪电似乎是从线状闪电到球状闪电的过渡形式。

联珠状闪电往往紧跟在线状闪电之后接踵而至,几乎没有时间间隔。

火箭状闪电比其它各种闪电放电慢得多,它需要l—1.5秒钟时间才能放电完毕。

可以用肉眼很容易地跟踪观测它的活动。

人们凭自己的眼睛就可以观测到闪电的各种形状。

不过,要仔细观测闪电,最好采用照相的方法。

高速摄影机既可以记录下闪电的形状,还可以观测到闪电的发展过程。

使用某些特种照相机(如移动式照相机),还可以研究闪电的结构。

闪电是什么样的

闪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全世界每秒钟约发生100次闪电。我们常见的闪电叫线状闪电,明亮耀眼的闪电通道,犹如枝杈丛生的一根树枝,燃蜒曲折,在隆隆的雷声中从云中伸向地面。

除了线状闪电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闪电,例如带状闪电、球状闪电和联珠状闪电。带状闪电与线状闪电相似,只是亮的通道比较宽,看上去好象一条较宽的亮带。球状闪电一般发生在线状闪电之后。它是一个直径为20厘米左右的火球,发出红色或桔黄色的光,偶然发出美丽的绿色。球状闪电一般维持几秒钟。火球在空中随风飘移,喜欢沿物体边缘滑行,还能穿过缝隙窜入室内。球状闪电会发出嘶嘶的声响,当它行将消失时会发出震耳的爆炸声。1962年7月22日傍晚,几位气象工作者正在泰山顶上工作,突然一声巨响,一个直径约15厘米的殷红色火球突然从窗户中窜入西厢房内,在室内以2~3米/秒的速度轻盈飘移,几秒钟后经烟囱逸出。在它离开烟囱的一瞬间,发生了爆炸,使室内的油灯熄灭,暖水瓶胆被震为碎片。火球经过的床单上,留下了焦痕,烟囱也被击坏。

各种闪电中,最罕见的闪电是联珠状闪电,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未曾见过它。8种闪电形如一串发光的珍珠从云底伸向地面。1916年5月8日在德国德累斯顿城市的一所钟楼上空,曾发生过一次联珠状闪电,不少人看到了它,并作了记载。人们首先看到了一个线状闪电从云底伸下来,击中钟楼其后,人们看见线状闪电的通道变宽,颜色也由白变为黄色。不久,闪电通道渐渐变暗,但整个通道不是在同时间均匀地变暗,因此明亮的通道变成了一串珍珠般的亮点,从云底垂挂下来,美丽动人。人们估计亮珠有32颗,每颗的直径有5米,亮珠之间的联线隐约可见。之后,亮珠逐渐缩小,形状变圆最后,亮度愈来愈暗,终于完全熄灭。

由于联珠状闪电出现的机会极少,维持的时间也很短,因此,人们对这种闪电的成因研究得很少,形成的原因尚不清楚。

语音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