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编辑:安妮 时间:2023-02-01 09:23:46

2021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1.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气流以平流动动能无云雨现象,有利于航空飞行。

3.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內增加。80一500km,有电离层謝无线电波。

2021高中会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1、 天体的类型: 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星云、流星体、星际物质

2、 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3、 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4、 地球上有生物的条件:外部——安全的宇宙环境内部——适宜的温度,适合呼吸的大气,液态水

5、 太阳能量的来源——核聚变

6、 太阳辐射能的作用:维持地面温度,促进水、气、生物活动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7、 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周期11年

8、 太阳活动的影响:气候(影响降水),干扰电离层,磁暴

9、 宇宙的资源:空间、太阳能、矿产

10、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日,太阳日)速度(角速度,线速度)

11、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恒星年,回归年)速度变化(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慢)

12、黄赤交角(23°26′)及意义(二分二至)

1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⑴ 昼夜交替:晨昏线周期(1个太阳日)意义(地表温度适中)

⑵ 地方时差: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⑶ 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

1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⑴ 昼夜长短变化:春分——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秋分——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越长,南半球相反。春分和秋分,昼夜等长。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⑵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春秋分,从赤道向两侧递减。

⑶ 四季划分

⑷ 五带

单元活动题

第二单元

1、 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

2、 二氧化碳和臭氧的来源和作用,水汽和固体杂质的作用。

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温度变化,大气运动,天气现象)

赶快打开yy,想看什么随便搜,全部免费

最近3分钟前有人下载

晚上睡不着,就来yy直播,全部免费看,一次看个够

点击立即咨询,了解更多详情

咨询

广州津虹网络传媒有.. 广告

3、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和反射

4、 大气的保温效应:⑴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⑵ 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损失。

5、 大气运动的原因:根本原因——冷热不均直接原因——气压差异,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即形成风

6、 形成风的力:⑴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⑵ 地转偏向力——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⑶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减小风速。

7、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

8、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冬季:海洋暖D,陆地冷G,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海洋冷G,陆地热D,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10、季风的形成和特点:

⑴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季节移动(如南亚的夏季风)。

⑵ 特点:东亚:冬季西北风,低温干燥夏季:东南风,高温多雨

南亚:冬季东北风,干季夏季西南风,雨季。

11、锋面天气特点:⑴ 冷锋锋后雨,过境时,阴、雨、低温大风。过境后,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晴,如北方夏季的暴雨⑵ 暖锋锋前雨,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下降,气温上升,转晴

12、气旋与反气旋特点与天气

中心气压

水平气流

中心气流

天气

气旋

低压

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反气旋

高压

北顺南逆

下降

晴朗

13、气候形成因子及相互关系:⑴ 太阳辐射——基本因素⑵ 下垫面——大气直接的水热来源⑶ 大气环流——调整水热分布⑷ 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改变地表状况

14、气候类型:⑴ 按气温特点分: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

⑵ 按降水特点分: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常年湿润、夏季多雨和冬季多雨

15、气候资源的特点:可再生资源普遍存在数值特征和多变性

16、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⑴ 农业:决定种植制度(作物结构、熟制、配置与种植方式)

⑵ 建筑:日照与街道方位(中纬度城镇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夹角)

风与城市规划(将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在季风区,工业应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⑶ 交通:线路设计、机场选择等。

17、主要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等

18、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⑴ 全球变暖: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毁林。后果:海平面上升世界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导致各国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⑵臭氧层的破坏:原因:人类排放氟氯烃化合物破坏臭氧层。后果:紫外线增多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生产。

⑶ 酸雨:原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后果:河湖酸化,土壤酸化,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

单元活动题

第三单元

1、 海洋热量的收入:太阳辐射。海洋热量的支出:海水蒸发。

2、 海水温度的变化:太阳辐射(纬度、季节),洋流。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

3、 世界大洋平均盐度约为3.5%,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蒸发、洋流和河川径流等。

4、 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4.1%,位于副热带,蒸发强烈,径流很少)。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小于1%,有河流汇入,蒸发小)。

5、 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6、 洋流的成因:风海流(如西风和信风所形成的洋流)、密度流(如直布罗陀海峡的洋流)、补偿流(如秘鲁寒流)。

7、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⑴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减温减湿(澳大利亚和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受寒流影响)

⑵ 渔场:寒暖流交汇为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的北海道渔场。

⑶ 污染: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可使污染范围扩大。

8、海洋资源类型有: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

9、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水俣病—汞中毒)

单元活动题 

第四单元

1、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还可以提供各种矿产。

2、 矿物是地壳物质基本的组成单元。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是常见的造岩矿物。

3、 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集合而成,花岗岩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组成,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变质岩——大理岩

5、 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6、 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

7、 地表形态是两种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⑴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热

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作用结果——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⑵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太阳能

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作用结果——使地表趋向平坦

8、 地壳运动的形式:⑴ 水平运动:形成褶皱山系或裂谷、海洋

⑵ 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

9、 板块构造学说: ⑴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板块。这些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⑵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⑶ 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的地区,常形成山脉。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在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形成巨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

10、地质构造及形成地貌: ⑴ 褶皱:形成山脉。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常成山,向斜常成谷,但由于受外力作用影响,常形成倒置地形。

⑵ 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等。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地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沉的岩块,则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11、了解地质构造的意义: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有利于储存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隧道施工常通过背斜,应避开断层水库施工要避开断层带。

12、外力作用与地貌:

⑴ 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⑵ 风力作用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力搬运形成戈壁和裸岩荒漠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以及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13、通常所说的水资源——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

陆地水的基本来源——大气降水

14、陆地水的分类:

⑴ 静态水:冰川——地球上淡水的主体(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2/3)

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⑵ 动态水:河流水——最重要、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动态水是开发的重点。目前 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15、河流水的补给:我国大多数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我国西北地区的内流河受冰川融水补给明显,径流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16、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17、水循环分类:海陆间大循环陆地循环海上内循环

18、水循环意义:能量交换物质迁移水源更新

19、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生物必须依赖并适应环境,维持生存和发展生物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特殊重要作用。

20、气候是影响陆地生物(特别是植物)分布最重要的因素,它决定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光照、热量和水分条件。

⑴ 光照是绿色植物生活的必要条件(喜光植物,喜阴植物)

⑵ 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从赤道向两极,形成不同的植被带

⑶ 随着水分条件的变化从沿海向内陆出现不同的植被景观

⑷ 从山麓到山顶,由于热量和水分的不同,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

搜索

语音朗读: